李典字曼成,在曹操起军之时就同乐进一同跟随其南征北战的一员儒将,其为人儒雅不争,但在36岁时英年早逝,没能位列五子良将之中。在游戏中李典是一位仅消耗3统御的前期辅助武将,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他的使用攻略吧。
在《三国志·战略版》中,李典是一位辅助武将。在属性成长上,李典拥有一般的武力、智力属性成长,战斗时可以为友军提高攻击属性,在兵种上拥有一种S级和一种A级兵种适性,推荐使用盾兵出征。
一、李典战法推荐与可拆战法
指挥战法长者之风:使我军全体武力、智力属性增加。
分析:李典的自带战法在前期非常受用,因为前期武将属性较低,而战法的属性加成能让武将的输出变得更加强力。如果和双修将搭配收益将会更高。
学习战法推荐:
御敌屏障:前4回合使我军2人受到的伤害降低。(减伤辅助)
净化:提升我军2人武力、智力、速度属性,并移除负面效果。(叠加属性且驱除负面效果)
出其不意:1回合准备,对敌军2人随机造成计穷或缴械状态,持续1-2回合。(增加控制能力)
除了这些还可以选择“坐守孤城”、“谦让”等战法。
可拆战法指挥战法长者之风:使我军全体武力、智力属性增加。
二、李典搭配组合推荐
1.前期组合:曹真+李典+蒋钦(统御14)
组合推荐使用盾兵出征,曹真和蒋钦都拥有双属性输出的自带战法,配合李典的武力、智力双加成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打出更高的伤害。李典在团队中主要以控制或者减伤等辅助形式建立防御体系。
2.混搭组合:袁绍+李典+张宝(统御12)
组合推荐使用弓兵出征,李典可以为全体增加武力、智力属性,这两种属性对袁绍都非常有用。组合以袁绍为核心,袁绍可以同时兼顾组合的攻防。
以上是深空游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想获得更多游戏攻略,请多多关注深空游戏哦!
三国志战略版武将汇总详解
曹魏武将曹操曹丕典韦许褚夏侯渊曹仁荀_夏侯_张_郭嘉庞德钟会于禁乐进程昱李典曹彰甄姬文聘臧霸
群雄武将董卓袁绍张角吕布马腾公孙瓒华佗左慈孟获兀突骨张宝张梁皇甫嵩朱_华雄纪灵
蜀汉武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黄忠黄月英
法正糜竺关平
孙武武将孙权孙坚孙策周瑜陆逊吕蒙太史慈甘宁
小乔
庞德关平李典阵容有用吗
庞德的自带战法“抬棺决战”作为S级主动战法,三国志战略版庞德搭配关平李典可以消除敌方群体的增益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敌方的增伤、降伤等增益加成进行克制,达到削弱敌军增强己方攻击的效果。不过这一战法需要1回合来准备,这样就只可以进行后手反击,因此不是很适合用来打野攻地。
邓艾+庞德+夏侯渊:统御16,作为前期组合,有同阵营的额外属性加成,推荐用骑兵或弓兵。庞德可以核心输出,邓艾和夏侯渊兼具输出和控制。
邓艾+庞德+钟会:统御17,作为后期组合,推荐用骑兵或弓兵。这个组合的控制效果相对更稳。
马超+庞德+马腾:统御18,激活缘分战法“西凉霸雄”,推荐用骑兵,进阶西凉铁骑,提升群体的会心几率。会心配必中将打出漂亮的输出,对于三国志战略版庞德如何配将有规避、抵御状态的组合可以进行克制。
名将之弈五子三刀怎么玩
名将之弈这款游戏中我们可以很多有趣的阵容,其中最强大最让玩家感兴趣的肯定就是名将之弈五子三刀阵容,今天深空高玩就带来了
名将之弈五子三刀阵容攻略
,喜欢的小伙伴快来一起看看吧!
五子三刀阵容攻略
配队攻略
一、阵容
张辽、徐晃、关羽、关平、关兴、李典、张_、于禁、乐进(美人大小乔回血均可)
张辽、徐晃、关羽、关平、关兴、李典(六刀)
张辽、徐晃、张_、于禁、乐进(五子)
关羽、关平、关兴(父子)
张辽、关羽(等级+2)
李典、乐进(等级+2)
该阵容的优势是恢复能力,五子中的任意成员完成击杀即可全员回血
二、站位
张辽、徐晃、关羽
张_、于禁、乐进
关兴、关平、李典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樊城之战关平能不死吗
可以不死。中途会有百姓求救,过去击破敌人就好了,无视的话就不能达成IF路线了。选张飞,开局按任务走,西南面会陆陆续续有六个魏将到来,就是这六个人。
然后有任务是击破李典,击破后立刻冲悬崖上跳下来,向西狂奔,千万不要动那六个人。然后郭嘉会说撤军,乐进说一定是军师有计谋,然后撤退,半路堵截他们全杀光,不能放走一个。(对话之前不要击破否则IF不能达成)。达成后直接进入赤壁之战。
游戏形象
热血且重视信义的豪勇之将。为了拯救混沌乱世而从军,最初是公孙瓒的部将,但在反董卓联合军讨伐董卓之时感慨于刘备的器量,并最终追随刘备。在长坂之战中为了救出刘备之子·刘禅而奋勇作战,此后也在刘备军参与的多次战役中表现活跃,位居“五虎将军”之一。
群雄逐鹿关平和李典11技术差不多谁胜率大
假设都是一双鞋子,当然是关平赢
关平一直在李典旁边绕,有C就C再A一下,李典的C很好认出来的
如果李典开C的话,关平就开始D
当然这都是理论,这样的单挑时没有意义的
好了,关于“关平李典阵容搭配推荐图”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关平李典阵容搭配推荐图”,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